提起阿里山,我就不禁想起台湾民歌《高山青》。我一直喜欢这首歌:“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我喜欢它单纯得犹如真理。 “高山青,涧水蓝”,这是比喻,然后单刀直入地道出:“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因为喜欢这首歌,所以很早对阿里山有了憧憬。于是又知道阿里山是花的海洋、林的世界、云的家乡。花的海洋是要在春天才能看得到的,当春神在阿里山迈开她的脚步,足迹所到,便是遍山盛开的樱花。这次来阿里山已是夏天,所以“花的海洋”是错过了。至于“林的世界”,原来台湾因为山多,所以森林也多,岛上森林覆盖面积曾一度达三分之二——现在仍达到52%,是我国森林覆盖面积最大的省。阿里山因为山势平缓,树木更显茂盛,所以便有“林的世界”的盛誉。在我们上山途中,两边一律是森林,而且在不同的高度,有不同的森林带。换句话说,就是阿里山竟具有整个地球各气候带的原始森林。在阿里山山脚,是热带林区,有龙眼树、姜花丛等;山腰是温带林区,有竹林、杉林等;到了近山顶的地方,则有柳杉、红桧,甚至有寒带的针叶类的植物。在同一座山而囊括了全球各气候带的植物,这自然很难得,起码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此山必须坐落在热带地区,这样山脚才可能有热带植物;其次,此山必须够高,这样才可能有寒带植物。这两者阿里山都具备了,因此变成了植物研究者的乐土。山上辟有研究植物的林区,专供有关人士进行研究之用。 阿里山的森林虽有不同气候的差别,但也有共同的特点,就是一律郁郁葱葱。极目望去,阿里山的峰峦,无论高低远近,全是静止而又汹涌的绿,广阔而又深厚的绿,活跃而又执著的绿。 1、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不禁”的“禁”用音序法查 ,用部首查字法查 ,再查 画;“囊括”的“囊” 用音序法查 ,用部首查字法查 ,再查 画;这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 2、组词。 便:pián( ) biàn( ) 盛:shèng( ) chéng( ) 3、指出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 (1)“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 ) (2)这次来阿里山已是夏天,所以“花的海洋”是错过了。( ) 4、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5、写出每一自然段的段意。 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6、回答问题。 (1)怎样理解“阿里山竟具有整个地球各气候带的原始森林”这句话? (2)为什么说阿里山是“林的世界”?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几点来回答,并用序号标出。 查看解析
最优秀的人是谁 |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能给他寻找到一个最优秀的关门弟子。‖ 事情是这样的:苏格拉底在(A)人已衰老,接近死亡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 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连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尽管 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是 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尊重地说,“我一 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以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总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B)病势严重,无法医治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举荐给您。” 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 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愁 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zhòng chóng)用自己……” 1、认真阅读短文,填空。 短文用倒叙的写法叙述了 的事。读后让我们明白: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之所以未能成为最优秀的人,是因为 。 2、文中已用“‖”将短文第一段标出,请根据 “嘱托、点化、失望”的提示,用“‖”在文中分别标出第二、三、四段。 3、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注音或词语。 4、联系上下文,选择文中词语的意思。 (1)栽培:A.种植,培育 B.培养、造就人才 C.照顾,提拔 文中“栽培”的意思应选 。 (2)眉目:A.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 B.纲要,条理 C.事情的头绪 文中“眉目”的意思应选 。 5、选择下面合适的成语,准确概括文中画线部分的内容。 风烛残年 风卷残云 生死攸关 病入膏肓 (A)处: (B)处: 6、联系上下文仔细读读下面的话,再填写。   查看解析
五元钱的故事 | 美国海关有一批被没收的自行车决定拍卖。拍卖会上,每次叫价的时候,总有一个10岁出头的男孩喊价,而且总是以“5块钱”开始出价,然后眼睁睁地看着自行车被别人用30元、40元买去。拍卖员问那个男孩为什么不出较高的价格来买,男孩说,他只有5块钱。 拍卖会继续进行,那男孩还是给每辆自行车相同的价钱,然后又被别人用较高的价钱买了去。后来聚集的观众开始注意到那个总是首先出价的男孩。 眼看拍卖会就要结束了,只剩一辆最棒的自行车,车身光亮如新,有多种排档,10段杆式变速器、双向手刹车、速度显示器和一套夜间电动发光装置。 拍卖员问:“谁出价?”这时站在最前面,几乎已经绝望的小男孩说:“5块钱。” 拍卖员停止唱价,停下来站在那里。所有在场的人都看着这个小男孩,没有人出声,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喊价,直到拍卖员唱价3次后,他大声地说:“这辆自行车卖给这位穿短裤白球鞋的小伙子!”此语 一出,全场鼓掌。 小男孩拿出握在手中的5元钱,买了那辆漂亮的自行车,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放弃自己的一点私欲,去成全一个美好的愿望。 我们每个人一点点善意的付出,会给这个世界增添多 少美好和欢乐。 1、看了《五元钱的故事》这个题目,你首先想到的问题是: 。读完全文后,你的答案是: 。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最后那辆自行车是最棒的?用“ ”画出。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聚集( ) 绝望( ) 4、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那个小男孩,拍卖会后你会对在场的人说些什么? 5、认真读文中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 查看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将敦煌城、党河口、莫高窟、鸣沙山四处地名,填进下面的示意图中。 | 出敦煌城向南6公里,一眼就看到连绵起伏的鸣沙山。它东枕西北明珠莫高窟,西至党河口,延绵40千米,南北宽20千米,高度100米左右,最高峰170多米。山全由细沙聚积而成,沙粒有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晶莹透亮,一尘不染。沙山形态各异:有的像月牙儿,弯弯相连,组成沙链;有的像金字塔,高高耸起,有棱有角;有的像蟒蛇,长长而卧,延至天边;有的像鱼鳞,丘丘相接,排列整齐。 | 
| 查看解析
阅读下面的段落,完成练习。 |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抛到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使你感到秋天般的凉爽。蔚蓝的天空衬着矗立着的巨大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雪白的绸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那融化的雪水从雪峰的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闪耀着银光。在那白皑皑的群峰脚下,是连绵不断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小山坡上,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两岸,到处是高过马头的鲜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绚丽夺目。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鲜花。 虽然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耸立( ) 酷热( ) 特别( ) (2)照样子,在文中找出描写颜色的两字以上的词语,并自己补充两个。 雪白、五彩缤纷、 、 。 (3)找出文中的两个打比方的句子,用“ ”画出,标上序号,读一读并填空。 ①第一句把 比做 。 ②第二句把 比做 。 (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骑马走在花海中,觉得人 ,马 。 ②文中作者具体描写了 、 、 等景物,写出了天山景物的美。 (5)把文中揭示中心的一句话用“ ” 画出来。 | 查看解析
阅读下面的段落,完成练习。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口被微风吹散了口如薄雾口被初阳蒸融了口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在文中口处加上标点。 (2)摘抄文中反映时间“匆匆”而逝的词语。 (3)思考文中画线的句子,再填空。 我们赤裸裸来到这世界,但不能 。 | 查看解析
阅读下面的段落,完成练习。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今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1)给下列划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好大的雪啊(a ya) 毛茸茸(rōng róng) 玉屑(xiè xuè) 簌簌(sù shù) (2)请你再写出两个像“毛茸茸、沉甸甸”这样的词语。 、 (3)文中写静态美的句子是: (4)这段话写的是 (5)文中其他部分还有你喜欢的句子吗?请你写出一句来。 | 查看解析
阅读下面的段落,完成练习。 乡间,是树的天地。公路两旁,是高大的梧桐。梧桐枝连着枝,叶盖着叶,像绿色的长廊。小河两岸,是成行的垂柳。柳条儿细细的,柳叶儿绿绿的。山坡上,松树和柏树高大挺(拔、拨),枝繁叶茂。农家小院的前后种植着果树:有梅子、桃树、李树、杏树……春(束、末)夏初,各种果树舒枝展叶,郁郁葱葱,一座座农家小院就掩(映、印)在浓浓的绿阴之中。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 (2)短文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 (3)作者依次对公路两旁、 、 、 的各种树进行了具体描写。 | 查看解析
阅读下面的段落,完成练习。 眼睛近视以后真是受罪啊。看电影的时候别人嫌近我怕远;大家看得津津有味,我却连人物的眼睛、鼻子都看不清楚。观看一场精彩的球赛, 我连比分也看不见。上课的时候,坐在第一排, 还看不清黑板上的字。 (1) 是这段的中心句。 接着从 、 、 这三方面分述。 (2)这段的意思可以概括为 。 | 查看解析
阅读下面的段落,完成练习。 敬爱的周总理生前用的被子是几十年前的旧被子,被面也破了。棉絮有很多小窟窿,服务员想给总理换床新被子,可是总理说什么也不肯。‖有一回,总理的皮鞋坏了,他又不让买新的。服务员只好等总理休息后,才拿到外面去修,修好了再给总理穿。‖又有一次,总理去外地开会,随身带了毛巾等用品,工作人员见总理的毛巾已经破了,提出换条新的。总理笑笑说:“还可以嘛,不用换。”那个工作人员手拿这条毛巾,望着总理慈祥的面容,眼眶里滚动着泪花。‖ (1)这段文章介绍了周总理生前用过的 、 、 这些物品,所以分这三层。 (2)这三层意思都是围绕总理 这方面品质写的。这段的段意可概括为: 。 | 查看解析
阅读下面的段落,完成练习。 今天,阳光和暖,微风拂面,真是上体育课的好天气。清脆悦耳的上课铃声响了,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齐声向身材魁梧的马老师问好。‖ 马老师很亲切地说:“今天,我给你们上单杠练习课。”说完以后,他来到单杠前,双手握杠,轻松地上了单杠。只见他一会儿双手撑杠,倒竖蜻蜓,一会儿单手握杠,前后回环……同学们看得出了神。‖当马老师下了单杠,大家才轰雷似的叫好! 我悄悄地对体育委员崔伟林说:“马老师可真有一手……”‖ (1)这段话中第 层意思是次要的,可舍去。 (2)概括这段的段意: 。 | 查看解析
阅读下面的段落,完成练习。 在居里的帮助下,玛丽找到了理化学校一间十分简陋的棚屋,搬进了自己的实验仪器。实验证明,铀射线与化合物的含铀量成正比;其强度可以准确测量。她认为,这种现象只能解释为是量子的一个特性。可是,为什么别的化学元素没有发现这种现象呢?难道这只是一种偶然吗?不, 应该检查已知的所有化学物质。不久,钍元素的射线就被她发现了。居里夫人把这些具有放射性的物质叫做放射性元素,开始像一位打猎的神枪手一样,钻进元素世界的丛林,忘怀一切地要猎捕新的放射性物质。在检验铀沥青矿石的时候, 一种奇异的现象使居里夫人惊愕不已:测量表明, 这里有一种比纯铀强大得多的放射性。这是为什么呢?一定是有一种比铀的放射性强得多的新元素在向人们召唤!一定!居里夫人这样判断着, 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居里。居里也感到这一发现的重要,决定暂时放下手上的工作,同自己的妻子合作,捕捉这个未知的放射性元素。 1898年7月居里夫妇向理科博士学院报告, 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很强的两种元素的一种,为纪念玛丽的祖国,取名为“钋”。紧接着,他们历尽千辛万苦,又发现了另一种放射性元素,取名为“镭”。 (1)解释词语。 惊愕不已: (2)“居里也感到这一发现的重要”,句中“发现”是指 (3)“其强度可以准确测量”一句中的“其”是指 (4)与“难道这只是一种偶然吗?”句意相同的是 | [ ] | A.这只是一种偶然。 B.这不是一种偶然。 C.这是不是一种偶然呢? (5)居里夫人“开始像一位打猎的神枪手一样,钻进元素世界的丛林,忘怀一切地要猎捕新的放射性物质”这一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 (6)居里夫人热爱祖国的具体行动是 。 | 查看解析
阅读下面的段落,完成练习。 有一只猫,它总是把自己吹嘘得了不起,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 它捕捉老鼠,不小心,老鼠逃掉了,它说:“我看它太瘦,只好放走它,等以后养肥了再说。” 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 它装出笑容:“我不是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 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洗脸。刚才到阁楼上去玩,我的脸搞得多脏啊!” 一次,它掉进泥坑里,浑身蹭满了污泥。看到同伴们惊异的眼光,它解释道:“身上跳蚤多, 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 后来,它掉进河里,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 “你们以为我遇到危险了吗?不,我在游泳……” 话没说完,它就沉没了。 “走吧口”同伴们说口“现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潜水了。” (1)“话没说完,它就沉没了”句中的两个“没”字读音不同,意义也不一样。前一个“没”字的意思是 ,后一个“没”字的意思是 。 (2)“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这句话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 。 (3)“身上跳蚤多,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句中“这办法”是指 。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寓言的内容: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 查看解析
阅读下面的段落,完成练习。 1792年4月25日,普奥联军总司令布伦瑞克发布宣言,威胁法国人民必须恢复路易十六的一切权力,否则将对敢于反抗的居民“给予永世难忘的惩罚”。这个消息传到法国,引起法国人民的震惊和愤怒。阿尔萨斯省国民自卫工程兵上尉鲁日·德利尔当夜作词谱曲,创作了一首题为《莱茵军战歌》的歌曲。歌曲发表后迅速传到南方。6 月,马赛市一支500人的志愿军开赴巴黎。士兵们沿途高唱这首战歌,到达巴黎的巴士底广场。 歌声伴着鼓声,极大地鼓舞了军民士气。这首歌随即便更名为《马赛曲》。以后,在各个战场上, 在各种群众集会上,处处都可以听见人们高唱 《马赛曲》的嘹亮歌声。 一位德国诗人曾对德利尔说:“你是个可怕的人,你杀死了我们5万多名勇敢的德国人。”拿破仑也在一次打败奥军后说:“《马赛曲》是共和国最伟大的将军。”1792年10月17日,国民公会决定以《马赛曲》为共和国国歌。 这是近代史上第一首“国歌”。 (1)上述文字的叙事线索是《马赛曲》的 、 和 的过程。 (2)《马赛曲》从创作到定为国歌,时间仅为半年,这说明它确实是一首 (3)“以后,在各个战场上,在各种群众集会上,处处都可以听见人们高唱《马赛曲》的嘹亮歌声。”句中的“处处”和 相照应。 (4)“一位德国诗人曾对德利尔说:‘你是个可怕的人,你杀死了我们5万多名勇敢的德国人。’”这话怎样理解? (5)“《马赛曲》是共和国最伟大的将军”这一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作者引用德国诗人和拿破仑的话是为了说明 (6)“这是近代史上第一首‘国歌’。”句中“国歌”加引号的作用是 | [ ] | A.引用 B.强调 C.特殊含义或特定称谓 D.讽刺或否定 | 查看解析
阅读下面的段落,完成练习。 霞光辉映着戈壁深处的酒泉发射中心,一个辉煌的时刻就要来临。 “点火!”2003年10月15日9时整,随着指挥员最后一道指令,托举着飞船的长征二号F火箭在地动山摇的轰鸣声中扶摇直上,在深秋的长空画出一道绚丽的彩虹。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71次飞行。 9时10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 9时42分,中国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宣布,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控制 大厅内一片沸腾…… (1)读了本文后,你知道了什么?请写出你知道的三点,每一点写一句话。 (2)你还想知道什么?请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3)“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控制大厅内一片沸腾……”请展开想象,用几句话描写出当时那种“沸腾”的场面。 (4)“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消息传出后,人们都沉浸在无比喜悦之中。请你写出4个能够反映这时人们心情的成语。 &nb 查看解析
阅读下面的段落,完成练习。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1)文中用具体数字来说明长廊 的特点。 (2)在文中画线句子中用“.”标出表示动作的词。 (3)“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不但说明画 而且体现了绘画者 和 。 (4)作者为了写出长廊的美,主要写画和花,分别画出相关的句子。 (5)文中哪个词可看出游人的心情舒畅: 。 | 查看解析
|
|
|